其他

《1894中国纪行》中的“百年孤独”

2017-06-02 韩星孩 大家房产

《大家荐书》第51期

女儿读幼儿园的时候曾经请求我什么时候带她去地球玩玩。她所生活的地方并非她心目中的地球。


然而,这是最真切的感受,地方是具象的,地球是抽象的。


同样的,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,中国也是抽象的,尤其是过去时代的中国。


哪怕我大学念的是历史系,所读到的中国史也大多是抽象的。


所以要读过去时代的日记、游记、书信、报纸、纪录片等,尤其是其中的影像资料,才能感知一些相对具象的历史,能体验到一些现场感,体验到当时的具体的人的生活,人的形貌、情感和温度。


1894中国纪行》

作者:【澳大利亚】乔治·厄内斯特·莫理循  

李磊  

1894年,32岁的莫理循(1862-1920)从上海到缅甸的旅行记《1894中国纪行》(以下简称《1894》),便是中国晚清社会众生相和西南风光、风情的珍贵史料。虽是文字游记加适量照片,但读起来声色并茂,就像让人如临其境的现场直播。这得感谢作者的观察力和情境描述功夫。不相信,请看他对长江三峡历险的记录。


远方总是和诗相关。过去的时间是远方,西南对于基本生活在浙江的我来说也是远方。西南的山水格局、村镇地址、天气和作物、乃至风土人情,其实一百多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,所以,尽管写的是1894年,我仍然可以当做永恒不变的地理志来阅读。
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变的是不再有书里展现的活生生的满目疮痍——普遍而公开的种毒、贩毒、吸毒;杀婴和卖孩子;某些地区的衣不蔽体、食不果腹、宿无片瓦、强盗的头悬挂满城门——看了这本书后,我对“满目疮痍”才第一次有了具象的感知。


同时变了的可能是中国人的品性。作者写此书,有点像当今写旅游畅销书,能够满足读者对远方的猎奇心,描写对象当然包括对西方人来说非常奇怪的、令人震撼的一些习俗和生活现象。但又因为作者的观察力,使得《1894》不同于一般的游览记,里面不乏对中国人性格的溢美之词。他说中国人是靠记忆力取得成功的,他说中国的礼仪是世界第一的,他对中国人的友善和诚信也反复提及。他还在书中预判了清朝的即将灭亡。
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书中最为赏心悦目的篇章也就是他对一路上人的描述,包括他雇用的水手、助手、挑夫,他见到的外国传教士、电报技术人员,他见到的旅馆老板、官员、将士等。他们的一言一行非常生动,介于真实和梦境之间,中国晚清生活达到了《百年孤独》一般梦幻而残酷。第一个与他握别的高升号船长,不久就死于日本的偷袭。最后送他出境的三位中国人,有两个在回来路上,闯过毒瘴之地后死亡。


正如此书封底上写的:“阅读本书,不仅仅是怀旧。”一本有着大量真实客观信息的书,是无价之宝,也就是说,一本好的历史记载是进入历史的捷径,也是理解当地形貌和灵魂的依据。
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正是因为其信息量的丰富、准确、独此一家,使得《1894》远远超过赛珍珠《大地》的中国信息价值。


读此书前,先读到翻译者李磊老师写的《莫理循的中国迷境——<中国风情>的乱译和怪注》(发表在《书城》2014年8月号)。李老师以精确的答案揭露了之前几位翻译者的乱译和怪注。


看了此书才知道,此书确实很难翻译。你仅仅知道英语还不行,还要知道古文、方言,知道某段古文出于何处,某个民谚在何地如何说。李老师正好是大理人,又酷爱地理风情考察,又熟悉传教士历史和文本,当然要加上他对重要历史文献的一种责任感。
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李老师的翻译最下功夫的也正是纠错,对那些高难度细节的正确翻译,加上对原文一些重要词语做注释,这注释里面一方面是对作者的纠错,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翻译者的爱国立场,多次揭露作者的殖民主义立场。


李老师常常要求学生表达清楚,不清楚的事情有害无益,不如不说。而这次对这本享誉西方上百年的中国游记名著的重译,正是他说清楚理念的体现,让一本珍宝级的史书达到它应有的信达雅。


读了这本游记最大的感受是,我也想去云南大理游一游。


那里应该是依然的大地和天气,依然的迷离和日子。
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
如果您也喜欢这本书,不妨果断将本文甩到朋友圈+评论,并将截图和您的姓名电话地址发给我们,评语最腻害的3位将会获得本期推荐的图书一本哦。获奖名单将会在下篇微信中公布,图书我们会根据您提供的地址尽快邮寄。


【大家荐书】第50期获奖名单


ye1981

Cgs

幻影


恭喜以上三位幸运书友,您将获得迪特马尔·达特的《永远的鹰-罗莎·卢森堡的生平、著作和影响》一本,我们会尽快安排邮寄,请注意查收。【大家荐书】感谢您的分享与支持。


 


大家房产官网:www.chinadaja.com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